我們都知道運動與蛋白質是強化肌肉的關鍵,但你知道嗎?
其實腸道微生物也在背後扮演著重要角色。
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,腸道健康不只是關乎消化與免疫,它與肌肉的強度、品質、恢復速度,甚至老化都有關聯。
📌 「腸–肌軸」是什麼?
肌肉與腸道之間,竟然有條隱形的高速公路
所謂「腸–肌軸(Gut–Muscle Axis)」,指的是腸道菌與骨骼肌之間的雙向影響關係。我們的腸道細菌透過產生代謝物、調節免疫系統、影響發炎反應與營養吸收,來間接或直接影響肌肉的結構與功能。
舉例來說,當腸道菌健康、平衡時,能夠產生短鏈脂肪酸(SCFAs),像是丁酸,這類代謝物具有抗發炎功能,也能提升胰島素敏感度,有助於肌肉更有效率地利用葡萄糖、合成蛋白質。
🧪 實驗怎麼說?
從實驗鼠、運動員,到銀髮族,益生菌表現亮眼
目前雖然人體研究還在累積中,但以下幾個研究方向特別值得關注:
🐁 動物研究:
- 在小鼠實驗中,補充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TWK10 益生菌的組別,肌肉質量明顯增加、耐力提升,乳酸與氨的濃度下降,代表運動疲勞延後,恢復速度也變快。
- 益生菌甚至被發現與粒線體活性提升、抗氧化能力增加有關,這些對於肌肉功能與持久力都極具意義。
🧓 老年人研究:
- 一項針對年長者進行的研究發現,持續補充益生元(如菊糖、低聚果糖)13週後,受試者的握力明顯提升,虛弱程度下降。這對於肌少症預防與生活品質改善有極大幫助。
🏃 運動員初步研究:
- 有研究指出,在短時間內補充 Bacillus coagulans 或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等益生菌,VO2 max(最大攝氧量)與肌力恢復表現有所改善。
- 不過,效果依賴菌種差異,每種菌株的機制與強度不同,因此仍需進一步驗證與個別化應用。
🔍 背後的關鍵機制有哪些?
腸道菌如何影響肌肉?目前科學界針對以下三大機制有初步共識:
1️⃣ 代謝物產生(SCFAs)
像是丁酸(butyrate)、乙酸、丙酸等,能促進胰島素敏感性、加強營養傳輸,並啟動肌肉蛋白合成路徑(如 AKT/mTOR 路徑)。
2️⃣ 降低發炎與氧化壓力
腸道菌群多樣性越高,全身性發炎與氧化壓力越低,這對肌肉恢復、避免過度分解都有幫助。
3️⃣ 調節能量代謝與粒線體功能
好菌能促進粒線體生成、提升氧氣利用效率,這表示你能更久不累、更快恢復、更強壯有效率地訓練。
⚠️ 益生菌=補了就有用?還要看幾件事
雖然初步研究結果很有潛力,但要達到理想效果仍需注意以下幾點:
注意事項 | 說明 |
---|---|
🧬 菌種特異性 | 每種菌作用不同,不是「隨便吃個益生菌」就會變強 |
🧪 劑量與補充時間 | 多數效果建立在固定時間與劑量的長期補充 |
🍽 飲食與生活型態搭配 | 如果同時高糖高油飲食,菌群仍會失衡,益生菌難以發揮作用 |
✅ 小結:未來的肌肉策略,可能也藏在你的腸道裡
從提升握力、耐力、到延緩肌少症,腸道菌與肌肉的關聯已不再只是科學邊角話題,而是健康與運動營養的新核心。
雖然目前我們還沒找到「吃了會變巨巨」的益生菌,但這已經為未來的運動補給品、長者營養補充方案,打開新的想像。
📖 資料來源:根據《腸胃功能與肌肉健康關係》綜合文獻整理